
那个闷热的东京午后,我准时点开了东京奥运会赛程表直播页面。男子百米半决赛的名单在屏幕上跳动,像一串串滚烫的密码。苏炳添的名字夹在一众欧美选手中间,像一道安静的闪电。
发令枪响的瞬间,时间突然变得粘稠。九个人如离弦之箭,但我的目光只追随着第四道那道红色身影。他的起跑总是如此决绝,仿佛要把自己钉在跑道上。途中跑阶段,肌肉线条在高速摄影机下剧烈颤动,那是人类身体与物理定律的殊死搏斗。
冲线!9秒83!屏幕右上角的数字凝固的刹那,我听见自己喉咙里发出陌生的声音。解说员在嘶吼,而我反复刷新着东京奥运会赛程表直播页面,确认这不是系统故障。亚洲人第一次站在百米决赛的起跑线前,这个画面比任何数据都更有说服力。
三十二岁的苏炳添跪在绯红色跑道上,双手掩面。那些凌晨四点的广州田径场,那些被汗水浸透的钉鞋,此刻都化作电子信号,穿越海底光缆抵达我的屏幕。原来极限从来不是用来仰望的界碑,而是用来撞击的墙壁。当墙壁出现裂痕时,所有后来者都看见了光。








